English

中小学语文教学亟待改革

1998-02-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付君萍 我有话说

时下,很多中小学生不爱学语文,家长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深感忧虑:语文教学的应试倾向非常明显,在教学思想、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材和考试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语文教学,他们强烈呼吁——编者按: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不进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最终是要流于形式的。这些看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我们在去年开展英语教学改革的讨论之后,今年又辟出语文教改讨论专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门学科,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所谓“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的情感统统赶进一条狭窄的胡同;作文的程式化、新八股,使这块展示孩子心灵,本该色彩纷呈的花园日渐荒芜。愿专家们、老师们、家长们关心,并参与这场讨论,共同为语文教改贡献力量。

“我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语文课太枯燥了,一点意思也没有。”笔者在与中小学生座谈时,北京市的小学四年级学生、10岁的李洋苦恼地说,“要不是考试,我才不学语文呢。”不只是李洋,很多中小学生都说,他们都不愿意学语文。语文,集纳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融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本该是最有趣味、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如今,却成了不少学生的沉重负担。

很多人反映,现在的语文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僵化、机械,忽略课文生动感人的因素,一讲课就是解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语文知识传授有余,文学鉴赏能力培训不足,生动的语文教学成了枯燥的纯技术训练。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教学本来就存在偏于技术训练的倾向,如今受到应试的扭曲,走入了“死胡同”。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说,老师让解释“硬邦邦”的“邦”字,查字典“邦”作“国”解,他不明白什么叫“硬国国”,就问在大学中文系作老师的爸爸,弄得爸爸哭笑不得。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依据教学参考书所列的知识点,把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篇篇生动感人的小说肢解为一堆堆知识的拼盘,学生不能从中得到愉悦和文学熏陶,其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和语文测试也明显地受到应试的影响,很多家长反映,老师不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只让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现成的标准答案。教学参考书上规定标准答案是什么,就只能是什么,简直比数理化还要“精确”。一位四十来岁的编辑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经常辅导他做作业,可是经常做错。有一回他说,老师让他们用‘蒸汽机瓦特的发明是’这几个词组成一个句子,孩子说‘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老师说不对,有的同学说‘发明蒸汽机的是瓦特’,老师说也不对,标准答案是‘瓦特是发明蒸汽机的’或‘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才算对。孩子问我前两种说法为什么不对,我也说不明白。我认为至少第二种说法也是对的。”家长们说,语文知识跟数理化不一样,并不是非此即彼。把练习题的答案定得过于精确化、标准化,只能闭塞学生的聪明,禁锢学生的头脑,并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的能力。

作文训练亦是如此。很多学生表示不爱上作文课,一名上初中的学生说:“作文都是编的,老师出的好多题目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老师让写好人好事,班里有一半人写跳水救人,另一半人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的同学说,“我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我就只有抄作文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高级教师陈天敏老师说:“老师不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把生活宝库作为写作的源头,却在应付考试的写作方法上作文章,只能让学生养成八股调。”他举例说,去年北京市的中考作文,让学生写体育加测的情景。“体育测试的短短几分钟时间,真正值得写的东西能有多少?学生只能编造假话。”有的学生写自己为迎接体育测试与家长一起锻炼身体的情景,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把遇到的种种困难及如何克服的过程表达得非常生动感人,却被评为四类文,因为评分标准是:只有写体育测试当天情景的才为一类文。他说:“作文训练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没有源头,哪来活水?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假话连篇是在情理之中。”

教材陈旧、落后,课后问题的编排设计也存在问题。做过十几年中学语文老师的王丽说:“现代文部分,50—60年代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都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的已经不符合今天的形势。”她举例说,通讯是讲究新闻性和现实性的文体,高中第一册课本中却仍然选的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篇通讯写于50年代,无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阶级弟兄”的提法本身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直接反映,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吃过这种苦头的人一看就会反感,人们不禁会产生这种联想,“如果遇难的不是阶级弟兄,难道我们就不救助了吗?”老师们深感教学的不便,王丽说:“为什么不把反映现代社会贴近生活的优秀的文章拿来教给学生呢?”

针对以上问题,许多专家、老师和教研人员纷纷提出改革设想,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影响还大量存在,”一位语文专家说,“很多学生、家长还是只把‘金榜题名’看成唯一出路,不少学校领导、老师把高升学率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应试教育不改,语文教学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专家指出,首先要集中力量改革升学考试体制、内容和方法。目前的考试存在不少弊病,比如题量太大,标准化试题的比重偏大等等。这位专家说,他曾经和其他几位专家合做语文高考试卷,可结果才刚刚及格。他认为试题中测试语文水平的题目太少,标准化试题不能考察出阅读思维的过程和语言表达的水平。语文考试必须减少标准化试题的比重,增加语文能力的测试。他说,标准化试题造成许多猜题、押题等应试行为,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考试题目和评分标准要宽泛,对范围的规定要灵活,体现出语文学科灵活、开放的特色。

教材也要不断进行修订完善,老师们反映,很长时间以来,全国一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在70年代末编写的教材。老师们认为,语文课文既是教学的范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依据,应该是集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如果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读,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对此,有专家说,“教材正向一纲多本的方向改革,现代文部分选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典范之作,增加时文的比重是必然趋势。”

“老师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薛川东教研员说,“有的老师过分地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以灌输为主,把生动有趣的课文讲得味同嚼蜡,都与老师的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陈天敏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语文老师不但要懂得词汇学、语言学,还要懂得阅读心理学、写作心理学的知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薛川东说,师范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合格师资,同时政府要把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教师要摆脱应试因素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胸怀育人的观念,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克服死板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